您當前位置:首頁 > 申請專利 > 專利申請流程及費用 > 如何進行軟件專利的申請?

如何進行軟件專利的申請?

日期:2021-05-20 11:09:45      點擊:

軟件如何申請專利
一、軟件一般保護模式 知識產權制度已有幾百年,但是計算機軟件卻是在上世紀60年代才出現(xiàn)的,作為一種新型的智力產品,用什么方式進行保護,在世界上引起了20多年的爭論。美國剛開始適用專利法保護,1972年菲律賓率先將軟件列入著作權法的保護對象,美國在1976年、1980年兩次修改著作權法,確認計算機軟件適用著作權法進行保護。世貿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xié)議》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都規(guī)定將計算機軟件列為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當然也有的國家綜合著作權和專利法的內容制訂獨特的軟件保護制度,但是用著作權法保護計算機軟件基本成為通例。 我國《著作權法》第三條直接將計算機軟件作為作品的一個類型加以保護,《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也是根據著作權法來制訂的,可見在我國計算機軟件適用著作權法保護。
二、著作權法保護軟件的缺陷 著作權法保護的是作品的表達形式,而不保護思想內容。由于著作權法保護范圍的限定,使其對某些作品的保護顯得非常的蒼白。例如廣告用語,非常簡短的一句話,可能只有三五個字,就能高度簡練表達一個思想內容,而且朗朗上口,讓人印象深刻。這種表達形式更多的是體現(xiàn)出創(chuàng)意。因為著作權法不保護創(chuàng)意,只保護表達形式,那么其他人很容易模仿這個創(chuàng)意,改換其他詞語,達到同樣的效果。創(chuàng)意的模仿為同行業(yè)不恥,但是這并不構成著作權法上的侵權,這是著作權法的尷尬。
一般軟件的開發(fā)都要經過這樣三個大的步驟,
1、功能限定,2、邏輯設計,3、編碼。我們拿專為單個用戶專門編寫的專用軟件來舉例,系統(tǒng)分析員根據客戶的要求進行分析,那些功能有現(xiàn)成的技術方案,那些技術是不成熟的需要組織人員進行攻關,編寫好文檔后,再交程序員進行編寫源代碼。這個具體的過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統(tǒng)分析、結構分析、編寫源碼、測試等必經的過程。那么在這個智力創(chuàng)造過程中的智力成果至少有兩個:1、技術方案,2、源代碼。
軟件更體現(xiàn)智力成果的是技術方案,技術方案包括組織結構、處理流程、算法模型和技術方法等設計信息,這種技術方案凝聚了科學知識,處理問題的方法和經驗,掌握了這種技術方案,編寫代碼程序則是比較初級的技術工作,不需要太多的技術水準。而且客戶關心的是軟件功能是否足以解決特定的問題,對軟件的編碼是否具有獨創(chuàng)性并不感興趣。 根據法律規(guī)定:軟件適用著作權保護的內容主要是計算機程序和文檔。程序是一些直接或間接用于計算機以取得一定結果的語句或指令,是由計算機語言組成的符號系列,就是所謂的源代碼。軟件的文檔含義比較廣,法律規(guī)定的文檔包括軟件的使用說明等,這完全就是一篇文字。而軟件內容文檔可以理解為編寫源代碼的提綱,好的文檔甚至相當于源代碼。也有很多個人開發(fā)的軟件,是不寫文檔的,這樣軟件為著作權法保護的主要就是源代碼。源代碼非專業(yè)人士不懂是什么東西,其實可以看成是一篇文章,只不過文字是專門的計算機符號語言。根據著作權法的保護范圍,更能體現(xiàn)智力水平和軟件價值的技術方案被排除在著作權法的保護之外,這是用著作權法保護軟件的缺陷所在。
知識產權制度保護的是智力成果,這種智力成果是非物質性的精神財富。軟件編寫也是高度的智力創(chuàng)作過程,按照知識產權制度原理,應該將其全部智力成果納入保護范圍之中,而不應該只保護其中的一部分。
三、軟件的可專利性 《專利法》對發(fā)明的定義為:“是指科技開發(fā)者對產品、方法或者改進所提出的技術方案。”發(fā)明有兩種,一種是產品發(fā)明,一種是方法發(fā)明。產品發(fā)明是人們通過開發(fā)出來的關于各種新產品、新材料、新物質等技術方案。方法發(fā)明是為制造產品或者解決某個技術課題而研究開發(fā)出來的操作方法,制造方法以及工藝流程等技術方案。軟件產品符合方法發(fā)明的要件。 發(fā)明專利取得的實質條件為“三性”:1、新穎性,2、創(chuàng)造性,3、實用性。新穎性是指申請專利的發(fā)明的在申請日以前沒有同樣的發(fā)明在國內外出版物公開發(fā)表過,在國內公開使用過或以其他方式為公眾所知,也沒有同樣的發(fā)明由他人向專利局提出過申請。創(chuàng)造性是指與申請日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該發(fā)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實用性是指能夠在工業(yè)上的應用并有實際利益,能夠產生積極的效果。從發(fā)明專利取得的三性上來判斷,很多軟件符合申請專利的條件。
四、著作權保護與專利保護的區(qū)別
1、保護的內容不同 著作權法保護形式,專利法保護創(chuàng)意思想。著作權法保護的是軟件的源代碼,軟件的核心內容——技術方案的創(chuàng)新可以申請專利,適用《專利法》來保護,著作權法側重保護精神權利,專利法更適于經濟權利保護。這樣兩者結合使軟件得到更加完善的保護。
2、取得保護的條件不同 著作權是自動取得,取得的時間以開發(fā)完成的時間為依據,一完成即自動取得著作權,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對軟件的內容不進行任何的審查,無論軟件源代碼的寫得如何,即自動取得著作權/版權,受著作權法的保護。要獲得專利權,受到《專利法》的保護,還需要積極向國家知識產權局進行申請,是否授予專利權,需要經過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審查,是否符合授予專利的條件,再決定是否授予專利權。
3、保護的時間不同 發(fā)明專利的保護時間為二十年,從申請日開始計算,但是受保護是在申請審批取得專利權之后,發(fā)明專利申請的手續(xù)比較煩瑣,從申請到取得專利權證書一般要3年左右的時間。軟件著作權的保護時間為50年,從開發(fā)完成之日起就受著作權法保護。軟件在獲得專利權之前已經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申請專利并不影響其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專利的審批。
五、軟件專利保護的趨勢 盡管軟件是否可以申請專利在世界上還存在激烈的爭論,反對者認為無限的專利只會影響創(chuàng)新的努力。爭議歸爭議,但是美國、日本、歐洲等發(fā)達國家已經開始重新修改了各自的專利審查指南,增補了許多有關商業(yè)方法軟件發(fā)明的審查指導意見,可以認為目前三方專利局已不再注重軟件可專利性問題的討論,而是更多關注和討論軟件發(fā)明的具體判斷標準,即專利審查的第二道門檻:專利三性的問題。歐盟委員會批準了對歐盟軟件專利指令進行的有爭議的修改,為在歐洲廣泛申請軟件專利鋪平了道路。 歐洲各國已經授予了多達3000萬項(該數據來自網絡,未經核實)各種軟件專利,光是一個網上購物就已經有了20多個專利。某些軟件一旦被授予專利,程序員們就很難繞得開,他們面臨的將是一個專利雷區(qū),只有支付專利費才能開發(fā)軟件,所有的公司將必須為其軟件產品提供專利許可費用,這些公司僅僅依靠專利許可證的發(fā)布就可以獲得盈利。 我國的企業(yè)一向知識產權意識淡泊,不注意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加入世貿后,被國外的公司揮舞知識產權的大棒打得暈頭轉向,如果還不注意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可能會出現(xiàn)類似國外的大型企業(yè)在專利之爭中占優(yōu)勢地位的情況。 我國也開始討論軟件的申請專利問題。1993年專利局(現(xiàn)為國家知識產權局)發(fā)布了新的《專利審查指南》,給予軟件以專利保護的條件有所放松。其中列舉了可授予專利權的含有計算機程序的發(fā)明專利的申請范圍。我們可以看到有的軟件公司開始為他們開發(fā)的軟件申請專利,據說瑞星公司在國內外申請了至少六項專利。


推薦閱讀:

專利權評價報告

著錄項目變更

專利查新檢索

審查意見答復

軟件著作權需要準備什么材料?

軟件產品能申請專利嗎?

計算機軟件著作權法的相關規(guī)定是怎樣的

本文來源:http://jrao.cn/2021/zlsqzx_0520/4209.html

熱門專利推薦